老北大的日常
可以賒賬但不能賴賬
除瞭住宿,大學生們還要應對吃飯等花銷。爺爺回憶,北大食堂一般先交兩三塊錢,錢吃得差不多瞭,夥計會對你說:“我們掌櫃的向您借幾個。”這就表示要交錢瞭。如果你身上沒有錢,你就說:“我傢裡的匯款還沒有到,到瞭就給你。”夥計也會很有禮貌地說:“沒事。什麼時候給都可以。”
當時,大學生們和沙灘附近的一兩個小飯店,也有這種賒賬關系。所以大學生們就算口袋裡不名一文,吃飯總是沒有問題的。但是當時大學生間有個不成文的規矩:欠錢必須還,如果賴賬,同學會群起而攻之。這種規矩還體現在其他方面:北大不交學雜費、宿費,如果沒有錢買需要的教科書,可以向圖書館或系裡的閱覽室借用,一些參考書也可以去北大圖書館或北平圖書館借。但是借書要守信用,借的書到期之後,一定要還或者續借。如果不還,麻煩就大瞭。失去信用的人,不僅沒有地方借書,也沒有地方賒賬吃飯。
北大學生一般都不願意吃“包飯”(住公寓所訂的飯),因為不自由、不方便。由於學生生活是流動的,遇到該吃飯時,如果人恰好在紅樓,那麼大多數學生就會到紅樓對面的“集賢村”小飯館吃飯。
爺爺喜歡在那裡吃肉絲炒餅,隻要一毛錢一盤,一盤就可以吃飽。有趣的是,這道菜還可以加點錢來加量。比如,加一分錢的餅,商傢就會就會給你加很多餅;如果你要加一分錢肉絲或者油,他們也會加很多肉絲或油。
遇到吃飯的時候你正好在北平圖書館,可以就在北平圖書館食堂吃。兩個人可以合吃一客飯和一客不帶菜的“清飯”,兩三毛錢就夠瞭。如果正好在西齋宿舍,那麼就在西齋食堂吃,或者在西齋對面的小飯店“華盛居”吃。爺爺讀書那會,“華盛居”有一道名菜:“張先生豆腐”。張先生者,乃當年北大的一位四川籍學生,這個豆腐原是他的配方,後來餐館根據他的配方做出來的豆腐,好吃不貴,因此這道菜也在學生中間傳開瞭。
當時在外面吃一頓飯要多少錢呢?大約在0.10至0.20元之間。一盤素菜0.05元,半葷菜如白菜炒肉絲,則要0.08元。全葷菜如熘肉片、炒雞蛋等要0.12元。壇子肉則要0.15元。不過,喝一碗高湯是不要錢的。米飯幾分錢一大碗,夠你吃的。
如在有記賬關系的飯店吃飯,四個人一塊吃飯,他們就會把賬一分為四,分別記在各人的賬上。如付現款,也是各付各的,除非某人說由他請客。過端陽、中秋這類節日,夥計會給顧客炒兩個菜,如一盤烹對蝦,一盤糖醋裡脊,還有一碗湯。如果夥計說這些菜是他們掌櫃今兒給某某先生過節的,那麼,那位先生就要破費瞭,要給店傢一元賞錢。這就是當年的所謂人情世故,大傢都懂得這些,買賣雙方都覺得很舒暢,大概也就是如今說的和諧。
師生聚餐愛上東興樓
滴雞精哪裡買
如果請客什麼的,師生們都愛去“東興樓”。爺爺的英語在全校是出名的好。有一年,北京的四所大學之間舉辦英語演講比賽,爺爺一舉奪魁,還有60元的獎金。拿到獎金之後,教育系的秘書就跟我爺爺打招呼,他說同學得瞭這種獎金,按慣例都要請院長、系主任、任課老師和其他有關人員吃飯。我爺爺問他該怎麼辦?那位秘書對我爺爺說,隻管把錢交給他,其他的事情,比如請老師們、東興樓定菜,都由他辦好瞭。
東興樓的菜與別處不同,大部分都是燴菜。至於喝什麼酒,當然聽三位老師的(胡適先生、梁實秋先生以及我爺爺的老師楊子餘先生),他們要的是老白幹。那時候貴州的茅臺、四川的大曲、陜西的西鳳,都還到不瞭北京,老白幹算當時北京最好的白酒瞭。
滴雞精推薦孕婦
幾十年後,爺爺對當時宴會上的細節依然十分清晰。席間,最開始說話的都是老師,學生們隻有悶吃的份。但是半斤老白幹下肚之後,大傢說話就隨便瞭,學生也有膽子說起來話瞭。胡適先生和梁實秋先生都脫去長袍,嬉笑怒罵、臧否人物,而楊子餘老先生則倚老賣老,稱贊起他的徒弟(我爺爺)來,說將來可以跟葉公超去辦外交。胡、梁兩人也乘勢說都是楊老先生教導有方。同學們也起哄,我爺爺沒有見過這種陣勢,隻有臉紅的份。
那次請客花去爺爺20多元,後來同班同學和籃球校隊隊員都要爺爺請客(爺爺是籃球校隊隊員,後來在昆明航校任英文教官時,還擔任中外飛行員籃球比賽的裁判),請完客,獎金所剩無幾。
燕窩禮盒推薦
爺爺當年靠他的大姐(我的大姑奶奶)提供生活費。平時,爺爺就靠教書(傢教和在中學兼課)和在“報屁股”上寫些文章,掙點稿費。所謂“報屁股”,原出於胡適先生的話,指報紙的副刊。爺爺多次說,當時同學中鮮有紈絝子弟,沒人比吃比穿,更無人顯富。學生間共穿一件襯衫、馬褂,同打一條領帶的事,司空見慣。當時北大學生普遍課餘打工掙生活費,勤工儉學成風。
爺爺一般寒假不回傢,暑假回傢。暑假回傢時,都是靠同學幫忙,給他弄免費的火車票。爺爺告訴我:“那時鐵路的職員,每年有若幹張免票,一張免票管一個往返,不管距離遠近。我同學的父親、哥哥在鐵路上工作的有幾人。所以我每次回傢,不用花錢買票,還可以享受餐車八折的優惠。”
學習
潘傢洵先生上課常“滿座”
在大學,最重要的環節自然還是學習,我曾問爺爺在大學時學些什麼課程?有哪些老師?喜歡聽誰的課?對哪幾個老師印象最深?
爺爺認為,其實上大學最大的收獲是見識瞭大師的風范,聞到瞭名牌大學的氣味,交到一些終生的朋友。真要學業有成,還是要在畢業以後。
爺爺說,北大的老師分為幾類:第一類有真才實學,也有口才,講課講得好。那是極少數。第二類有真才實學,但是口才差,講課平平。大多數名牌教授都是這樣。第三類上課上得好,但學問一般,為大傢所歡迎。第四類有點名氣,但是不好好教,這隻是少數。還有一類既沒有學問講課又講得不好的,更是極少。
爺爺特別提到幾位老師,他們既有學問,課又上得好。比如,聞一多先生。他教爺爺他們《詩經》和《楚辭》時,抱著一個藍佈包來上課,裡邊大概是他的講稿,但是從未見過他打開過。他講《詩經》,講到“赳赳武夫,百裡張系”這一節,他先講過去歷代名傢的解釋,然後他說出自己的見解。他說以前人們都以為這句的意思是赳赳武夫,張個百裡的網來抓兔子,還認為這未免有點小題大做。實際上這是人們把“兔”誤解為兔子。聞一多先生認為,古代“兔”字是老虎的意思,然後他提出許多證據。有一個證據特別精彩,他說現在河南話把老虎叫做“窩兔”。
不過,北大當年最叫座的老師不是聞一多先生,而是翻譯傢潘傢洵先生。潘傢洵先生教大一、大二英語,他英語講得好,北京話也講得好,上課時,他根據學生的水平,先用英語講一遍,再用中文講一遍。而且他講課非常風趣,很受學生歡迎。當年北大的教室可坐五十來人,正式的學生都有固定的座位,無須預先搶座。而正式學生最多三十來人,於是餘下的座位是爭搶的對象。座位沒瞭,地板也是爭搶的對象。於是學生要求教務處換可坐一百多人的大教室,而即使換瞭大教室,還是“滿座”。
滴雞精
當年,爺爺讀中學時就愛看朱光潛先生的《給青年的十二封信》、《談美》等文章,後來到大學又讀他的《文藝心理學》,同時又直接聽他的課,聽他講克羅齊學派的美學,所以爺爺常說“我們這些人是吃朱先生的‘奶’長大的”。
兒童雞精推薦
爺爺最喜歡的老師,除瞭上面這些,還有羅常培先生、葉功超先生、梁實秋先生、吳宓先生和應誼先生(女)等。當年爺爺還旁聽瞭好幾門外系的課。如哲學系的《康德》、《邏輯》,法律系的《民法》,歷史系的《近代史》等。
多才多藝的北大“三怪”
當年,我爺爺陳傳方、嚴倚雲(近代翻譯傢、教育傢嚴復的孫女,後為美華盛頓大學教授)以及一位廣東同學梁發葉(後為美國商人),在北大小有名氣。他們三人是同班同學,又是一個班的班委,而且他們選的課差不多,他們三人常在一起,同學們稱他們為“三怪”。怪在哪裡呢?爺爺曾作過解釋。
爺爺1.85米的大個子,“嚴婆婆”(我父親小時候認嚴倚雲為幹媽,因此我在與爺爺通信時,多稱嚴倚雲為嚴婆婆)不到1.5米,而梁發葉的臉,輪廓特別突出,外貌有些怪。從形象上,他們三個人搭配在一起,很不調和,人們覺得好怪。而且三人中年紀最小的是我爺爺,可是我爺爺個子最高,外貌看起來年紀最大。嚴倚雲年紀比我爺爺大,但她個子矮小,看起來反倒是最小的。
不過,這“三怪”個個都有真才實學。嚴倚雲英語、法語出色,演戲更是全校有名;梁發葉是運動場上的健將,在北大也是眾人皆知,他的女朋友是蒙古公主;我爺爺是北大籃球校隊隊員,又是英語演講比賽的冠軍,除此之外,他唱歌也非常棒,是音樂會的“臺柱子”。所以當時同學們叫他們“三怪”,他們三人還有些自鳴得意。
北大“三怪”的關系也非常要好,他們畢業後,直到抗戰勝利,一直都留在雲南貴州一帶,三人聯系很密切。1949年前夕,嚴倚雲和梁發葉去瞭美國,後來他們和我爺爺失去瞭聯系。
上世紀八十年代,我爺爺托沈從文先生,打聽嚴倚雲的情況,因為沈先生的小姨子是張充和,而張充和曾於1934年在北大試讀過一年。我爺爺和張充和聯系上後,又通過張充和,聯系上瞭嚴倚雲。我爺爺也由此得知,嚴倚雲和梁發葉曾在國外多方聯系他未果,甚至被人告知我爺爺已經去世,遠在海外的嚴倚雲和梁發葉曾抱頭痛哭。我爺爺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去瞭一趟美國,可惜梁發葉已經去世。
我很好奇那時北大的考試是什麼樣的,爺爺說,北大難進易出。不點名、沒有小考,也沒有期中考試,隻有期末考試。而且考試沒有人監考。你可以帶書、筆記、字典等,也可以交頭接耳。不過,就是題目難,如果沒有下工夫,即便是開卷也不一定能做好。當時老師也很少給學生開紅燈,而且分數大多是整數。後來爺爺在海大(現上海海事大學)教書,不給人不及格,也不給幾點幾的怪分數,這就是深受北大老師的影響。爺爺說,“實際上老師給分數,不看你的試卷,隻看你平時的‘小論文’和平時對你的印象,所以分數都是整數。”
如今的高校不妨參考當年北大的開卷考試,不怕作弊,誰有真本事,誰就取得好成績。
AUGI SPORTS|重機車靴|重機車靴推薦|重機專用車靴|重機防摔鞋|重機防摔鞋推薦|重機防摔鞋
AUGI SPORTS|augisports|racing boots|urban boots|motorcycle boots
留言列表